您当前的位置:理论政策

把握时代特征创新工作机制开创党外领导干部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2-7-18 9:05:30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最近,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深刻认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握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着力培养大批高素质、有影响、作用大的党外代表人士,推动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壮大。这是中央领导集体从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提出的新目标和要求。我们一定要顺应形势,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共同推进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工作上新台阶。
    党外领导干部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起着示范和带动作用,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我认为,加强党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应该在创新工作机制上下功夫。重点是要建立“四种工作机制”。
    一、 建立实用有效的培养机制
    党外干部的培养是为国家转送人才、增补人才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包括民主党派工作骨干、优秀党外知识分子、无党派代表人士、留学回国人员等为主的“党外干部人才库”。党外人士进入“党外干部人才库”后,要及时搭建培养成长的平台,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和需求出发,建立各具特色的分层分类培养机制,为党外干部充“电”加“油”。一是培训范围要统筹安排。要把党外干部培训工作纳人整个干部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党外干部与党员干部一视同仁,在多层面培养教育的基础上向高层次发展。二是培训载体要形成网络。以各级社会主义学院为主体和依托,以中共各级党校和其他培训机构为补充,不断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功能完备的党外干部培训工作体系。三是培训方式要坚持做到“三个结合”,抓住“三个环节”。“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外引与内联相结合。“三个环节”是,一要指好路,确保政治素质到位。针对新一代党外干部因其所处的背景及接受教育跟老一辈有所差异、其政治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实际,要注意从政治方向、政治理论、政治素质等方面加以引导,使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了解多党合作的历史传统,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分清是非,排除干扰。二要打好底,确保领导能力到位。针对党外干部大多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学有专长但行政实践经验欠缺的特点,要找准结合点,把领导方法与艺术、行政管理与社会实践等课程作为培训党外干部的重头戏。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各种有效的实践锻炼,帮助他们转换角色,提高驾驭大局的能力,提高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能力,提高团结、凝聚人心的能力,提高运筹帷幄、处理事务的能力。三要搭好台,确保社会影响到位。针对新一代党外干部有的资历较浅,社会知名度不够高,工作开始往往不容易打开局面的情况,要给他们提供参与各种重大活动、重要事务的机会,及时“亮相”,并且亮“好相”。要引导他们严于律己,洁身自好,讲求正气,提高素质,在群众中树立形象和威信。四是培训目标要有的放矢。要建立以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为导向的激励和择优机制,把党外干部的考察培训与选拔使用结合起来,把政治安排与实职安排结合起来,把挂职与任职结合起来,促使党外干部尽快完成从专业人士到合格的领导干部的转变。当前要根据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针对党外干部的实际,按照“少什么加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重点培养,达到培养与使用的有机统一。
    二、建立有的放矢的使用机制
    对党外干部的选配,首先要在观念上破旧立新。具体要做到“五破除”:一要破除论资排辈观念,做到讲台阶而不唯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既要尊重干部成长的普遍规律,又要把握党外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二要破除求全责备观念,强化“识人看大节,用人看主流”观念,并积极帮助党外干部扬其长、避其短,不断提高完善,由不成熟到成熟。三要破除党外干部缺乏行政经验、靠不住的思维定势,强化“经验来自实践,早压担子早成才”的观念。四要破除短视的用人观,强化“安排一个人,影响一大产”的观念。五要破除功利倾向和私心杂念,强化全局和战略观念,从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高度重视做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其次要把握党外干部成长规律。把党外干部的工作安排与有针对性地提高其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使用与锻炼同步考虑,协调实施。对于从基层逐级提拔上来的,应侧重于横向轮岗或到上级机关任职;对于长期在较高机关工作的,应放在基层任职;对于过去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工作的,可安排到实际工作部门从事行政领导工作;对于一直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要派到环境艰苦、情况复杂、矛盾较多的地方锻炼;对于具备一定条件和发展潜力的,可安排到更重要的岗位上锻炼,等等。通过这些措施,促使党外干部不断转换角色,拓宽工作领域,适应各种不同工作环境,开阔领导视野,积累实践经验,旨在培养造就政治信念坚定、知识能力全面、工作作风扎实的多元化、复合型党外领导干部。
    三、建立相互协作的沟通机制
    党外干部分布零散,涉及各个领域、众多部门和单位。只有建立健全统一领导、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加强各有关部门对党外干部工作的协调配合,才能使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工作中,统战部门要重点加强与四个方面的沟通联系。一是加强与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科教文卫,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有关协会等的沟通。以拓宽选人渠道,相互交流情况,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不断增强工作的整体合力。二是加强与组织部门的沟通。组织部门、统战部门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能,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工作中注意做到:共同开展调查研究、共同制定工作政策、共同抓好培养教育、共同考察党外千部。三是加强与党外干部所在单位的沟通。党外干部安排使用后,还有帮助、引导、教育、管理等一系列艰巨而繁杂的工作。统战部门要及时通过与党外干部所在单位的联系,互通党外干部学习、工作、生活情况,掌握动态变化,实施跟踪管理;同时,还要建立不定期走访慰问和约见谈心制度。通过对党外干部走访慰问和约见谈心,及时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使统战部真正成为党外干部之家。四是加强与上下级党委组织部门、统战部门的纵向沟通。形成上下互通连动的党外干部管理网络,以发挥各级组织部门、统战部门作为党外干部工作部门的整体效能。
    四、建立优胜劣汰的储备机制
    培养选拔党外干部,一定要从头抓紧,从后备抓起,才能掌握工作主动权。目前,我县党外后备干部队伍总体数量不多,且经历单一,尤其是年轻一代知名度不高,缺乏代表性人物。这种状况,难以适应当前我县领导班子建设和多党合作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客观需要。因此,当务之急要尽快建立一文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够担当重任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要确立“近、中、远”期三个目标,形成一批党外后备干部人选。要完善党外后备干部的产生方式,鉴于新时期党外人才分布日益社会化的情况,要不断探索党外后备干部产生的新方式新途径。要创新党外干部的考核和管理模式,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党外人才的分布特点和成长规律,不断探索研究规范党外后备干部人选推荐、考察、培养、选拔等程序;借鉴现代科学方法,努力使对党外后备干部人选的考核和测评定量化、具体化、制度化,建立科学的考核、考试和测评体系及方法;注意跟踪了解党外各类人才成长的最新动态,坚持定期考核调整,加强后备干部人选的滚动管理,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改进意见,及时选优汰劣,吐故纳新,不断更新充实党外人才库,使这支队伍保持稳定的数量、合理的结构和较高的素质。要提高党外后备干部的使用率,坚持提拔干部原则上从后备干部中挑选。选拔党外后备干部进班子,应打破部门、系统和地区的条块分割,由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统战部门集中调配,交流使用,便党外后备干部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

来源:濮阳市清丰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