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综合信息

【学党史·忆统战】第19期——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

发布时间:2021-6-8 9:22:35
    在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实施“三三制”
    1940年3月6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明确指出,在抗日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并第一次提出了“三三制”政权建设思想。
    同年11日,毛泽东在延安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再次强调,在“三三制”政权中,应该是: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三三制”的实施。“三三制‘原则提出后,首先在边区部分区县进行了试点。1940年4月,边区政府决定,新区建立统一战线政权时,各级参议会与政府委员,必须包括各阶级抗日党派与无党派之成分,无论任何一政党之党员所占议员或委员之总数不得超过三分之一。1941年1月,中共边区中央局指示边区自乡村起可以彻底地实行“三三制”。按照“三三制”原则,各根据地先后通过民主选举建立起临时参议会和政府机关。此后,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三三制”政权在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起来。“三三制”政权作为一种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从制度上为党外人士进入政权并占有一定比例提供了保障。这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和团结各阶级、阶层、党派和团体参与抗战,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具有重要历史意义。